储备致胜抗癌力 这些营养不可少

2018/08/31

报导/黄慧玫 咨询专家/万芳医院癌症中心主任暨台湾癌症基金会执行长 赖基铭、双和医院外科部主任暨副院长 黄铭德、万芳医院营养室主任 魏宾慧

罹癌已8年的蔡先生,因食欲不振而出现体重下降的状况,而开始进行营养补充。听从朋友的的建议,曾经在手术后月花数万元购买高蛋白粉为自己进补,却越补越瘦,体重从罹癌前的70多公斤一路瘦到60公斤,身体也越感虚弱!

营养不良与体重减轻是癌症病患常见的问题,而营养不良的癌友,常因此原因无法接受积极治疗,也较容易增加治疗并发症及感染的机率,影响放疗或化疗的效果,甚至降低存活率。

双和医院外科部主任黄铭德表示,研究调查统计,癌症患者40~80%有体重减轻的危机,15~40%有厌食反应,甚至有30~50%的病患死于营养不良而非疾病本身。

根据台湾癌症基金会最新调查发现,近9成癌友认为治疗副作用是造成体重下降、食欲不振的主因。事实上,高达7成5的癌症患者确诊时,即有营养不良的状况,出现体重减轻、体力衰退、焦虑沮丧情绪、自我照护力退化等问题。

黄铭德解释,因为癌细胞会释放毒素,引起体内发炎反应,导致身体机能代谢异常,造成身体能量、肌蛋白及营养素过度消耗,使肌肉流失、脂肪耗尽、食欲不振、虚弱无力等,体重明显减轻,是所谓的「恶病质」(Cachaxia)。

恶病质的发生,会影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吸收,甚至是蛋白质、热量,进而让癌友营养不良导致免疫功能不佳,伤口不易愈合以及癌症治疗疗程受到阻碍,存活率也跟着下降。

黄铭德表示,术前就先做免疫营养优化,调节体内免疫机能,提升体内的抗炎反应,对于预后有相当大的帮助,能增进临床癌症治疗的效果、能够进行更广泛的治疗选择,以及延长病患的存活率。根据统计,若术前CRP发炎指数(C-Reactive Protein)低,癌友的五年存活人数比例为75.8%,若患者术前指数高,则存活人数比例下降至33.3%,两者相差1倍以上,显示术前进行免疫营养储备的重要性。

但台湾癌症基金会执行长赖基铭教授表示,依据台湾癌症基金会最新调查发现,虽有9成5的癌友认为提升免疫力有助于治疗,8成5的人认同加强营养补充有助于提升免疫力,但当问到何时该补充营养?7成5的癌友认为,术后才需要开始补充,忽略疗程前营养补充之重要性。

赖基铭解释,这与过去强调大病后进补的观念有关,有58%的癌友认为体重减轻是癌症的必然现象,其中近9成的癌友认为食欲不振是治疗所引发的副作用。调查也发现,有超过5成的癌友等到出现食欲不振、体重减轻才开始使用癌症疗程营养支持的特殊营养品加强营养补充,而最常使用的种类为高热量、高蛋白或麸酰胺酸。

万芳医院营养室主任魏宾慧表示,受到肿瘤细胞的影响,癌友经常进食量不足,出现体重减轻、免疫力降低等现象,因而影响癌症治疗效果,增加并发症的发生。

在治疗期间,癌友需要充足的热量及高蛋白质,但常见癌友们的食补迷思为仅补充保健食品(如维他命)、只喝汤类(如鱼汤、鸡汤)、或只吃肉(牛肉)等状况,如此不均衡的补充方式,反而错失营养补充的机会。

到底哪些营养才是癌友所需要的呢?魏宾慧指出,除均衡饮食外,高蛋白、充足热量,是癌友的基础营养原则,但根据欧洲临床营养与代谢学会(ESPEN) 2017年最新公布的营养指南建议,显示癌友营养观念需要更新,因提升免疫力也是重要一环。

ESPEN欧洲营养指南建议,疗程前后应加强免疫营养补充,加入鱼油、精胺酸、核苷酸三大关键营养成分,可为癌症患者调节免疫力,帮助患者预后。目前欧洲已有近8成国家,采用此术前营养优化方式,帮助患者顺利疗程。

她解释,鱼油、精胺酸、核苷酸三大营养素之所以被列为重要免疫营养素,是因为鱼油所含的Omega-3脂肪酸,可减轻身体所释出的发炎物质;而在压力情况下,精胺酸可以做为免疫细胞的能量来源,有助于维持免疫功能,而核苷酸能增进免疫细胞的数量与成熟分化。三种营养素合并使用,可合力提升免疫细胞之活性,也能同步增强体内抗氧化能力。

文章授权:KingNet国家网络医药